链上数据是一部心理学教科书|乌托邦周报 #28

无环图
2023-09-20 16:52
发布于 Mirror

8 月 23 日,Glassnode 联合 Ark 对外发布了全新的链上分析理论框架——Cointime Economics。通过将区块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Glassnode 提出了新的比特币估值指标,并对经典指标进行了优化。

借此契机,我们找到框架的 2 位作者之一、Glassnode 首席分析师 James Check,请他分享了 Cointime Economics 的诞生过程、他个人的日常链上分析思路,以及他对链上分析本质和未来的见解。相比对既有成果的介绍,我们更关注他的思考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认为思路比成果更有意义。

以下是访谈的文字记录,略有删减。


关于新框架

Q:链上指标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演进,你们是怎么想着要提出一套全新的分析框架的?

**A:**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你知道 David Puell 吧?在前年年底,因为疫情和各种原因,Glassnode 这边当时计划大家去欧洲总部见面,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最后我们选择了墨西哥,因为墨西哥基本没有什么限制规定。David 是墨西哥人,所以我问他我们去哪儿好。最后不知怎的,他也加入到我们的行程中来了。在接下来的 5 周中,我们培养了非常好的友谊。从某个角度讲,David 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思考者,每年读 2 次莎士比亚,非常聪明。他是创造力领域的人;而我是工程师,擅长逻辑和因果分析。

David 开始讲 Liveness。Liveness 一直是我最爱的指标之一,因为我觉得它很优雅。他一直讲 Liveness、Lost Coins,Lost Coins 其实是 Loss of Life。我说他说得对,如果我们持币不花的话,这其实就好像币表层的一部分丢失了。在后面的一个月里,我们就这样迭代和碰撞,最终搞定了这个框架的大部分。想法都有了,但后面我们还是花了 18 个月,才最终形成这样一份和我们在做的其他事情也自洽的报告。所以事实是,我们并没有主动去寻求新框架,它只是刚好蹦出来了。两个分析师,坐在泳池边,喝着啤酒聊着天,就产出了这个框架。过程很棒,我觉得有意思,然后就照着这个路子做了下去。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发现 Active/Vaulted MVRV 这种指标似乎能更好地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但最难的部分是解释。我们不想只是计算出一个比率然后跟大家说,看,有效果;我们想确保它有理论根基。

等到 David 提出 AVIV Ratio(Active-Value-to-Investor-Value Ratio)的时候,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AVIV Ratio 基本上围绕 1 上下波动,这在市场里并不常见。所以我当时预感,我们可能能发现什么东西。我们就这样深入了“兔子洞”。AVIV 可能是其中最具突破性的成果。不过你可能也看到了,这些指标的公式并不是很复杂,只是推理起来比较难。一旦点破,其实十分简单,但就是有道理。

Q:在构建 Cointime Economics 的时候,你是如何避免 bias 和过拟合的?

**A:**老实说,Cointime Economics 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

我们目前只是看了 AVIV 的分布。虽然 AVIV 有一个突出特征——它很稳定,即偏度、均值、中位数都接近 1,但是我们后面还需要更全面地探索它。

此外,我们看 Vaulted/Active MVRV 的时候发现,它们刚好一个能选中市场底部,另一个能选中顶部。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们只是运气好,为什么会这样,它们真的站得住脚吗。

坦白讲,还有很多要思考的点。

Q:你的意思是,初次尝试提出这些指标的时候,未经微调,这些指标就已经这么完美了吗?

**A:**是的,基本上就是这样。

我们先把最初的构思放出来,后面还有迭代空间。比如在报告最后一章提到的,我们可能可以针对不同 Entity 来做 Cointime Economics 分析,或者跨资产来做比较。有很多方向可以深挖下去。


关于他个人的分析思路

Q:你个人的链上分析框架是什么?有哪些指标是你每天都会看的?你分别赋予它们多大的权重?

**A:**我想结合我如何应对 bias 的问题一起回答。

我以前会交易,但现在不会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不想让交易污染我的分析思路。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不会持有仓位,我只专注分析,理解眼下在发生什么。我发现,不做交易,对我的分析思路大有裨益。

有些时候我还是会交易,这些时候我更倾向于交易期权。主要原因之一是,我认为期权容易很多,我喜欢期权的特性。考虑到比特币的波动性,你其实可以上涨和下跌都玩。你可以看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波动性真的收缩到了很窄的水平;Realized Profit/Loss、交易量等指标都在告诉你,马上会有重大变化发生。投资者很疲惫,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机会。所以我认为,期权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使用期权你能构建一个很鲁棒的交易策略。

回到关于我的分析框架和指标的问题。我至今为止最常使用的指标,集中在 Profit/Loss 领域。我发现 Realized Profit/Loss 在短期交易中极其有用。每个人都想赢,没人想亏钱。有很多人比较聪明,懂得市场的运作方式;但是,大多数人是不懂的,他们每次交易都会亏钱。一旦你明白了这点,你就知道,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反向指标。一般而言,大家都在买的时候,买的人不是聪明钱;反之,大家都在割肉的时候就是底部。所以我认为 Realized Profit/Loss 真的非常非常有用。它本质是在告诉你,大多数人在干什么,而大多数人一般会做错。

这和心理学非常相关。我在链上数据上花的时间越多,我就越发觉,整个市场就是一部巨大的心理学教科书。你看数据,一些人五年前入场,现在卖,卖给的人正是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人。这是一个说明潜在市场结构的完美例子。如果你了解群体是如何运作的,你就知道这总会发生。

Q:大多数链上指标都是当期指标,描述的都是当下已经发生的现象,有没有先导指标?

**A:**一般而言,我发现,当人们止盈的时候,一些事情会发生。让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市场见顶了,这时很多人会卖,Profit 指标会上升,Coin Days Destroyed、Lifespan 指标也会上升,因为很多持有很久的币被卖了,币的供给变得相对年轻。所有这些事情都会和价格一块儿发生,但正是这些指标决定了价格见顶。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往前看,判断我们是否在处于统计学上的巨大偏离中。花句话说,不管我们关注的时间周期是多久,如果我们开始看到有非常多人止盈,很多休眠的币回归流通,那么在某个时间节点上,供给将超过需求。

这种现象不仅在宏观层面会发生,在微观层面也会,正如每次价格冲高紧接着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这类短的时间周期内,我们能看到,有一部分供给重新流向市场,它们刚刚好让价格见顶。所以微观层面这种现象也在不断发生,只不过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明白了这一点,剩下要做的就是看统计学偏离的情况,考虑跑什么量化模型,如何拆解先导指标,以及判断在一个价格冲高中,多大的供给算大。


关于链上指标的未来

Q: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应用链上指标,你认为它们的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失吗,因为信息差没了?

**A:**理论上会,但我相信我们距离那个时刻还有很远。

以 200 天移动平均线为例。回顾2012年和 2013 年的价格走势,尽管没有比特币交易费,移动平均线仍然按照预期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人类仍然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喜欢整数,如 200 天。因此,200 天移动平均线具有心理重要性,越多人参考它,它的实际效果就越大。这一现象并未改变。

我们都有自己的成本价,但如果取平均值,很可能都会在移动平均线附近。考虑到大多数人并非从事量化交易,只是遵循直觉,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然而,如果技术发生变化,例如越来越多的币被托管,衍生品市场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类似的事情。

如果你把 SOPR 和年化 Funding Rate 的图叠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两者完全一致。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期货市场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一部分行为。他们会在现货市场上有人获利了结的同时,继续利用杠杆。因此,现货市场上的未实现利润走高,但其他人却利用杠杆在顶部买入。这导致等式另一侧的数据有相同的行为特征。

我们应该关注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在现货方面,每天都有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比特币双向流入和流出交易所。虽然有时这些数据可能像噪音而非信号,但有时会有 40% 到 50% 的现货量流入或流出。因此,我们实际上只是在研究两个具有统计意义的子集。如果这 2 个数据集告诉我们一个类似的故事,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融合,作为交易者,可以看到杠杆增加和聪明的资金获利了结,这两件事都预示着风险。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降低仓位。

Q:所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某一篮子的指标,你用它来预测短期价格走势,在 2018 年的时候还很奏效,但五年之后,到了 2023 年,却失效了,因为指标里有了各种噪音?

**A:**对此我有 2 点回答。第一点,我保证这种情况肯定发生过。第二点,我没有一个很好的测度记录。要知道,链上分析在 2018 年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我们当时还在探索,什么是 Realized Cap,什么是 MVRV Ratio。

要举例的话,NVT 也许是一个完美的例子。交易行为模式改变了,导致 NVT 基本失效了。

话说回来,即便我们站在 2021 年的最高点上,拥有各种工具和指标,我们就能对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吗?没人有把握,而我的工作就是搞清楚这些指标有什么作用。我们的 Newsletter 就是干这个的。我们从实践中学习。

回忆过去 2 年半,尤其是过去的 6 个月,我们花很多精力完善我们的工具。现在我们认为我们有了一系列的工具,它们能讲一个完整且前后一致的故事。一旦我们发现,有些指标之间会出现合力,而且相似情况再次出现的时候,这些指标总是会蹦出来,我们就会写更多文章,来探索这些尚未成形的想法。在幕后,我们会跑一些量化模型、机器学习算法来验证我们的直觉。

所以答案是,我们还没遇到很多失效的指标,虽然 NVT 是一个例子。我觉得在下一轮周期的时候,这个问题会更相关。到时候我们再看看,在托管服务的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哪些指标会失效。

Q:所以链上指标是一个永远进行中的作品?

**A:**是一个进行中的作品,不过我们要比以前更接近它的完成态。David 和我在墨西哥的时候还聊起这个。我们当时认为,考虑到我们现在有的各种指标,这个作品的完成度也许是 85%。Cointime Economics 这个新框架出来后,完成度能提升到 90%。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完善。举个例子,托管服务目前我们是排除在外的,因为它们的多签钱包和托管安排的特征很不一样;但你以后我们可能会开始关注托管服务相关的资金流。换句话说,我们会越来越细化。就好像经济,虽然经济越来越复杂,但凭借一些宏观数据,你仍然能讲一个很好的故事,尽管这些数据可能被做了一些美化。

Q:除了链上指标,你在分析的时候还会考虑宏观经济指标吗?

**A:**我每周会花 10 小时的闲暇时间,听宏观经济播客。我很喜欢,我觉得宏观很有意思,就像一个不可破解的谜团。我把宏观当成一个爱好来学习。我倒不一定会跟踪宏观数据,但我会留意 Twitter 上的各种图表。虽然我不会专门讲宏观,但这些思考其实都会融入我的分析中。

在最近几周,我们开始聚焦稳定币,因为在我们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稳定币和波动就能体现货币政策。即便不看美国国债收益率,光凭它们,我们也能感知当下的货币政策。

Q:回到链上指标的话题。考虑到中心化交易所、托管服务,乃至传统交易所和其他机构服务不断发展,在生态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你觉得所有这些链上指标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价格?

**A:**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讨论到的话题中最重要的一个。你提到的一些发展非常有可能改变我们看待链上数据的方式。

我的基本观点是,它们会让整个比特币经济更加有活力,有更多组成部分。凭直觉讲,我认为以后我们在分析链上数据的时候,可能会更细分,比如针对 GBTC、特定的 ETF 组合以及托管服务去做特定的分析。

举个例子,一些地址属于 Fireblocks 的托管服务。托管服务有时会调整资金在不同钱包间的分配,这些交易会在链上进行,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多签的一些特征,把这些交易抽离出来。接下来,假设我们看到灰度、贝莱德相关的转账交易,我们就要分析这些转账是来自交易所还是投资者。再假设我们已知有 6 个人有权在贝莱德内部做套利交易,我们就能把他们和贝莱德这个主体关联起来。总之,到时候会有很多新的数据分析方式。

还有个特别的点在于衍生品市场的存在。你可能需要看多个数据集,比如将现货和衍生品结合在一起看;这和你现在看标普 500 的方式其实类似。说到底,这些方式其实都是传统市场中既有方式的延伸,只不过我们每 10 分钟出一个区块罢了。而且我们比传统市场拥有更多的透明信息——我敢肯定黄金投资者是很想要有这种程度的数据的。

Q:未来肯定还会有很多新的要素蹦出来,你怎么保证这些新的要素能被及时发现,并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呢?

**A:**我认为头一件事就是继续撰写 Newsletter。 Newsletter 是我们保持前沿的一种方式。 当然,在这个领域,我们仍在探索,但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真正的关键值。

我们发现,Realized/Unrealized Profit/Loss 这类指标真的非常非常强大,因为这是交易最根本的动机所在。 我把一切都归结为心理学。 人们为什么决定购买或出售? 盈利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在看数据前,数据清洗非常重要,你需要辨别哪些交易是真正的买币,而非交易所的内部流动。内部流动占了交易量的 25%,这也是为什么 Glassnode 要根据 Entity 对指标做调整。对比 Realized Cap 和根据 Entity 调整后的 Realized Cap,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有 5—10% 的差异;对比成交量和根据 Entity 调整后的成交量,你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 80% 甚至 90% 的差异。 数据清洗做的就是过滤噪音。

Spending 是真正推动市场的行为。长期持币者拥持币是件好事,对吧,但那已经是五个月前的事了,它告诉你五个月以来没有发生什么,但 Spending 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所以我认为 Realized Profit/Loss 是驱动因素。

现在我们有做数据清理,根据 Entity 调整指标,给托管服务和交易所打标,对地址做长期和短期分群。除此之外,我很肯定,我们还可以探索并且进一步细分,比如短期持币者和长期持币者都可以进一步细拆。以长期持币者为例,我们可以大概以 3 年为界来二次拆分。我们最近写了一份报告叫《Buying High and Selling Low》,讲的是很多人在这个周期第一次入场,他们买了之后一直没卖,成为了长期持币者,但市场跌倒底部的时候他们卖出了。这些人是第一次经历周期,他们犯了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他们犯错后会吸取教训学习,然后在下一个周期做正确的事情。你可以在链上看到他们的成长。所有这些现象植根于人类心理。指标将始终有效,因为市场会变化,但我们的大脑不会。 自 20 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在市场上做同样的事,所以这一切都不会改变。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 我们现在探索了很多方向。大家将开始在我们的报告中看到,我们会开始频繁使用相同的工具,因为我们逐渐确定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它们能让你在克服 bias、设定仓位等方面比别人更厉害。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东西这么有用,这反而让我们更有优势。

0
粉丝
0
获赞
27
精选
数据来源区块链,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站只展示作者的精选文章
2022 Tagge. With ❤️ from Lam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