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第一天,继续学习

幣圈阿晨
2023-01-02 07:14
发布于 Mirror

以后每天都要做内容输出:

输出和更新行业以及财富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部分

向行业的先锋学习,努力奋斗,在熊市积累能量和筹码,才会再下一波牛市抓住机会

1、看看自己过去一段时间里习得、打磨的概念与方法论数量就可以了

2、类比和方法论

类比也常常是产生“融会贯通”的手段。 这里涉及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技巧: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之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3、概念是一切学习的基石

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

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实践的深入,最终,你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触

一切都是学识决定的

4、善恶其实是次要的。所谓“人人心里有杆秤”——那秤称的其实是强弱。

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辩解,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

面对非议你居然需要辩解的这个事实,从另外一个侧面会暴露另外一个事实:你就是不够强

5、我们可以通过再大脑里开一个“虚拟机”的方式和其他人保持兼容且不受影响

这样就会减少抬杠和钻牛角尖,增加自己的包容度和受众面

例如:和老人家聊天自动切换为聊家常、生活、结婚、教育、工作

和00后聊王者荣耀,聊RAP

和90后聊火影、曾经的大学生活、工作压力

和80后聊街机,聊房子车子孩子

和艺术家聊NFT

和健身的人聊健身的技术

总结一下就是:见人说人话,见X,,,,,,,

目标是增加兼容度、包容性、受众面、更多影响力和认可度

”PI币NB!!“

”祖国万岁!“

6、什么是朋友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

成熟的特征就是独立,独立的意思是说,生活上、经济上越来越不依赖朋友的存在,朋友更多是精神上的需求。于是,我对在这个阶段能够交到的朋友开始有了新的定义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我一向在做事的时候都尽量去选择那种“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干好”的事情,讲课啊,写书啊,做网站啊,都是这种,我自己就能做好,不会的我就去学,多难都必须自己学会,时间多不够用都要挤出来去学必要技能,许多年来我就是这样的。于是,在那个阶段里,我与我的绝大多数朋友,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再老朋友身上要花时间

选择朋友:

一技之长、追求进步、热情真诚

7、成为一个 有战友的人

有共同目标、共同正常、奉献成果

成为一个 有战友的人

8、销售的方法论

朴素的经验:哪里不够透明,哪里就可能有高利润

几乎所有的讲述销售技巧书籍都是烂书,因为它们就是想让读者变成有意无意的骗子

千万别以我我用一个小技巧在鼠标垫上赚了那么多钱我有多么得意,我事实上并不喜欢。因为这事实上是在欺负人,用自己的脑力欺负别人。

是什么不重要;卖得出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需求优先)

要卖高利润的东西,卖便宜的东西是浪费时间

卖贵的东西,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负担,就是那东西既然贵,就要真好

做出真正好的东西,销售就好像是不存在了一样,放在那里就行

随便举个例子。有一种赚钱方法,是运用概率原理。你设计一个迷惑客户的方式,大面积欺诈客户。只有少数客户会反应过来,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他们会投诉 —— 你当然知道他们会投诉,那是你意料之中的事情。然后你就很诚恳地道歉,然后再如数奉还那一笔不义之财,或者然后再给上一点好处(诸如额外积分之类)……这少数反应过来的客户就这样被“息事宁人”了。国内的法律并不健全,店大欺客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而这种运用概率学知识欺负大众且不被大众追究的手段,在我眼里是非常邪恶、非常阴暗的。

9、我希望这不是技巧。这应该只是一个习惯:把客户真的当作好朋友。

10、其实,知识是很难传播的。

可以瞬间传播的,通常只不过是段子、谣言和八卦。系统有效的知识,常常被敬而远之,真不知道为什么。

推销知识,实在是太难了。你看学校一个又一个,学生一批又一批,老师们前仆后继,就那点东西却常常压根传递不出去。

分享,绝对是好事儿。但要是转过来变成负担,甚至引发负能量,那就实在太不划算了。

11、彻底的完美主义者都是脆弱的。

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是不懂“永存问题”这个概念的,他们离这世界的真相太远,又不自知,于是脑子里追求完美,行动上永远做不到,真的是压力山大,最终都有自杀倾向,这是事实。

你不可能决绝所有问题,你的出生,你的基因,很多东西就是无解的;接受,放下,承认才是对的。完美主义都是经不住考验的,不具备反脆弱的。

主次不分,是绝大多数人的永存问题。我们不能这样。如果有问题非要解决不可,我们一定要分清楚那里面的主次,把最重要的先做好,这个做到了之后,再去关注细节,而这样的时候也确实有能力关注更细的细节,否则,本末倒置,一无所是。

只解决最重要的事儿,对于第二重要的事儿,尽量不要做

学习本来是并不困难的事情,但起点上偷懒了,起点上不扎实,后面才因此变得困难起来,问题不断,直至寸步难行。

大多数人根本不是零基础,而是负基础

12、解决问题

-时间就是不可管理的,管理时间的意愿和炼丹求长生没啥太大区别

-与其控制情绪,不如继续求知,学识才决定人的品行和生活的品质

-写作技巧都不重要践行才是创作呢……我就这样把自己活成了行为艺术家

-想要学什么,我就去教什么,反正我学得快,至少比大多数人的学习经验更多一些,学习时间更长一些

-反思自己年轻的时候,少不经事,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情绪在自己其实压根就无法解决的问题上

比如几个个千古难题:时间管理、身材管理,减肥、增肌;“找对象“

(一)有些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 (二)有些问题是不用解决的 (三)有些问题可能会自动消失 (四)有些问题是自己造成的 (五)有些问题是其他人的问题 (六)有些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七)大多数问题需要特定的人解决

13、惊喜和创造惊喜的方法

1、 我真的相信惊喜是可以创造的,而且从一开始就笃信这事儿。

2、在 28 岁之前,我没啥太多的好运,甚至厄运连连

3、乐观是一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才能生成的一种态度。

4、尽量不做可能会倒霉的事儿-墨菲定律

5、倒霉事儿多的原因:

没能力和实力做出 主动的选择

没有足够完善的逻辑思考能力

6、开放(Open)就是可以创造好运和惊喜的,无论在哪个领域。--李笑来因此发现了BTC

7、持续学习---

学习就是反复打磨概念与方法论,等着注定的惊喜注定地发生。

只有节点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出现

认识很多的人,其实是没用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操作系统的,或者即便有,也是过时的操作系统。认识他们没用,不仅没用,甚至是一种罪,因为你在耽误自己可能的效率

长期以来,我发现外界的定义都是没用的,学历、身份、地位等各种标签,都是除了迷惑他人之外完全没用的东西

通过交流、读对方的内容才可能发现--有属于自己的高效操作系统的人

8、如何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

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不要做一个低级的单任务操作系统。

突然的点子:

统计所有最近赚到1个M的人做的事情,统计100个,和他们交流,认真记录其中的过程,最后统计出其中的共同点———那就是答案

这些东西必须具备一下特征:

--适合你的现状

--有一定的门槛

--可复制,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性?)

9、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线程不能太多)

14、无论是谁,若是只有一根筋,总有一天会倒霉;

这个概念通常被说成是固执,死板,教导处主任,或者不善于变通

而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行业顶级大佬都有这种固执和偏执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刚刚冲进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会把自己调整为“苍蝇模式”

找到门道之后怎么办?我会马上把自己调到另外一个模式“蜜蜂模式”。

15、聚焦

关于IP

我开始认真思考一个概念:“ IP 多维化 ”。只有一个维度的 IP,没有足够强大的商业潜力,最终只能沦为“发发广告收点钱”的奴隶 —— 这几乎是最没前途的商业模式。好的 IP 从来都是可以锻造出多个维度的,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相比火爆的《盗梦空间》,《星球大战》的 IP 更有潜力,因为后者早已是多维化的 IP,单单玩偶市场就大得不得了,且经久不衰,过去、现在,与将来;前者并非不可能多维,但相对后者明显在多维上有很大的劣势。

真正的大势,很少频繁出现,尤其对个体来说,能够感知的大势更少。

16、不能容错的系统是脆弱的

一个系统足够强壮就是提高容错率就是

17、自学

自学很简单,其实就是不断习得、积累、研究、打磨、升级那些概念和方法论

自学能力是靠积累增强的

善于自学的人,最终会形成一个重要的能力

融会贯通

只有概念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们之间才有机会产生“意外的连接” ——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善于自学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在思考,这极大地增加了他们“偶然”发现什么、“突然”想到什么、“忽然”就得到了什么新结论诸如此类的概率,对他们来说,即便是“偶然”,也是更为高频的“偶然”,进步、持续进步、大幅度进步,对他们来说是斜率更大的必然线条。那只苹果掉下来的时候,正好被牛顿看到,而后那一瞬间牛顿的“顿悟”,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 掉下来的是不是苹果根本不重要,有没有那只苹果也不重要,迟早而已的事情,因为牛顿早晚会在某一时刻看到其他的什么东西,“突然”想到早晚该想到的东西。

学习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必然产生惊喜(意外的好运,Serendipity)的日常活动

远离那些“表现型”选手* ,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进取型”选手*

远离那些应付了事的人* ,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做*

为什么要 直接远离第一种人 呢?首先是因为,他们的这种习惯,这种态度,实在是根深蒂固,他们几乎从刚开始“懂事儿”就已经这样了,基本上都是因为来自于父母的习惯与态度而不断加强。其次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每个结果的理解都会因此不同,进而进一步固化这种习惯与态度。更重要的是,这是最底层的价值观,位于“操作系统”的核心位置,很难与不同的操作系统相互兼容。尝试着改造他们是全无意义的,谁都做不到 —— 除非有一天他们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改,可说实话这希望也太渺茫了

18、读书的方法和理解一本书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整理这些概念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消化”的必要过程

注意书中概念的关系,很可能会让你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上价值不大。

很多时候需要硬着头皮读完

--用起来,教起来才能真正内化

--分享,不仅需要能力支撑,也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识分享,没有成本,只有收益 —— 双方都有的收益

--概念、这个方法论、这个道理、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与喜欢学习的人泡在一起 —— 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

看着很眼熟,是不是?其实跟 复利曲线一个样子啊

在哪儿都一样,真正尊重知识的人就是少数,古今中外都一样

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好书,是那些关注自我成长的人的最低要求

19、什么是好的知识

1、可以积累,因为它有积累效应

2、必须应用,因为它有指导意义

3、值得传播,因为它可造福大众

20、如何抓住新事物,理解新事物

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切换模式,否则就事实上完全无法面对、彻底无法研究。

在面对、或者研究新生事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的优点,而不是它的缺点

2010 年前后,Twitter 还算作是“新生事物”,某种意义上它真的前所未有…… 那时候面对一个没用过 Twitter 的人,给他讲述 Twitter 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的一个典型反应是:“那不就是 QQ 签名吗?!” 其实在这样的回馈面前,整个讨论已经彻底结束了,因为这样的思路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新生事物的。这样思考的人,最终也会接受新生事物 —— 在绝大多数人都理解、都采纳之后,他们把这种事情当作“想当然”的东西处理,也挺省心罢。

一旦进入投资领域,这样的操作系统就完全无法运转了

投资必须自负盈亏,所以只能、且必须靠独立思考

只有投资未来才有真正的胜算,投资的收益才可能大到有意义的地步

学习就是用自己免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少量的金钱去投资自己的未来。* 有人开玩笑, 人丑就要多读书;事实上,我认为没有巨额继承资产的人就应该多学习…… 可惜,大多数人被“ 重力加速度”限制住了,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反智才是主流。*

21、活在当下,你只有当下,而不是未来

超越绝大多数人的窍门其实很简单,就是

活在未来

相信最基础的逻辑判断:

eg:更高的学历和知识可以获得更多收入

两个逻辑实现的过程:28 岁的时候,李笑来有个判断,在未来,创造的价值肯定比销售的价值更高,尤其是对他个人来说。所以我即便已经很擅长销售,我还是要暂时放弃它、不管它,我要让自己变成一个能创造的人。我笃信这个道理,于是就那么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的结果渐渐展现。那么也就是说,在我想明白并开始笃信的那一刻,我已经某种程度上“活在未来”了,只不过,我的未来需要时间证明,而我需要要用行动与耐心等待早已经决定的结果最终落实。

其次是购入BTC:

姑且不管这个东西有多严谨 —— 尽管事实上它确实非常严谨 —— 只要这个系统被一定程度的人数接受,那么它的价格不知道能涨到多少。当时我认为这个东西的基本面,就是最终有多少人直接、间接使用,甚至有多少人关注都可能起很大作用。

22、关于圣人

先说个别的事儿罢。

每当我需要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总是先从书入手 —— 网络上碎片化的文章,基本上毫无用处(尽管,这么说可能会伤到一些人)。免费的不是不好,只是按照经济规律,免费的东西通常伴有隐秘的成本(只不过有些人坚决不相信而已)。买书,我通常不会只买一本,我会一口气买若干本 —— 基本上是 5 ~ 7 本(为什么是差不多 7 本呢?你猜!)。在 Amazon 上搜索,相关话题的书籍,只要符合基本条件的就直接买下来,买一堆回来:

-知名作者

-专业和出版社对口

-印刷次数多

-评分高

我觉得在我不懂那个领域的时候,连挑书都是浪费时间 —— 只能从通用的标准入手,只因为专业知识完全缺失么。去问别人应该看什么书,这更是浪费时间,因为别人怎么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 —— 尤其是连你自己都搞不明白问题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岂不更是如此?拿来别人列出来的书单,照单全收,还是浪费时间 —— 因为没有什么书单是针对你定制的。

然后呢,我会拿着这些书, 齐头并进地阅读。很快就会发现,有些节点这本书讲的最精彩;而另外的一些节点那本书讲得最通透;另外一本书中几个的例子实在太精妙;还有某本书里顺带发现了更好的几个作者……

于是,我渐渐养成了这样一个关于书籍的价值观:

花几十块钱(人民币或美元)买回来的一本书,哪怕是有其中一点点的内容(有时哪怕是一句话而已)给我带来惊喜,已经很划算了!

如果寻求单一榜样:

“被装得最好的那个人蒙蔽”,是寻求单一榜样的最可怕后果

比如说李笑来,你不能把他当成单一的榜样;在财富自由和赚钱这个领取从不缺高手

研究他人的失败,比研究他人的成功更有指导意义。

23、赚钱的最正确姿势是躺着。

--别把自己的青春过的太穷

如果你还是在读的学生,看到这篇文章后有所启发,就应该**拼命锻炼自己的创作技能。**可以是任何领域的创作,但必须是可以获得收入的创作。慨叹一句:所谓的创作,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简直就是“无中生有” —— 一种成本长期趋近于零,收入长期趋近于无限的活动。

24、生活的目标

被动收入略高于支付足够高品质的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额。

25、注重学识

历史上很多重大的进步都是冒险的结果

繁殖能力强是王道。拿到理财与投资里说,就是存的越多越好。

26、哪些是不能省的钱

买书的钱不能省

买工具

安全的钱

终极体验的事儿;终极体验的特点是,当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来的享受替代

如果剩下这些钱会发生什么:厄运和很大的隐形成本

27、性格养成

是什么影响价值观呢?我觉得与影响审美能力的因素是一样的:还是学识

**这个时代的好处是,学识相对容易获得,而且越来越容易获得。**读书其实越来越便宜,早已不像过去,只有贵族才有资格读书;正规教育体系固然有很多问题,但毕竟义务教育真的普及了;人们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开放,而拥有健康好奇心的人刨根问底也越来越方便 —— 若是能读懂英文,再加上 Google,那简直没有边界。

一个人的性格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28、总结

《把时间当朋友》:一切都靠积累

《七年就是一辈子》:我们必须主动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由概念和方法论构成。

YouTube:币圈阿晨
https://www.youtube.com/@Styleschen001
Debox群:https://debox.pro/dao/MiwSg8EG
阿晨的mirror: https://mirror.xyz/styleschen.eth
阿晨的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86032160?spm_id_from=333.337.0.0
阿晨推特:https://twitter.com/styleschen001
VX:styles523 (请备注来源,加不到请进TG)

1
粉丝
15
获赞
19
精选
相关文章
数据来源区块链,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站只展示作者的精选文章
2022 Tagge. With ❤️ from Lam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