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对区块链行业的一些看法(万字长文)

jojonas
2022-01-23 14:06
发布于 Mirror

眨眼间来币圈七个多月了,钱呢没怎么赚到,从小白进来,经历过总资产亏损90%+,也经历过总资产翻几十倍;经历过死拿不卖归零痛失几十倍,也经历过土狗刚卖完就涨了近百倍;曾凌晨扫描新合约寻找潜力土狗,也曾熬夜写着那些看似没用实际确实没啥用的文章;经历了目前为止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空投($RADAR,没有gas我还没领= =),也经历了手握一堆JPG的拔剑四顾心茫然……

当然,我本金不多,亏完翻几十倍翻几十倍后又把钱糟蹋完也很快,确实挺像做梦的。我现在自嘲A0,如诸位所见,我并不是一个赚钱能手,这篇文章里,我也不打算说赚钱。我想聊聊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欢迎交流,以及非常鼓励转发。

本文的关键词: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智能合约、DeFi、NFT、GameFi、多链格局、metaverse、web3.0

《失控》

首先,我想聊聊这本神书。

《失控》一书由时任《连线》杂志主编的凯文凯利(简称K.K.)写于1994年,全书内容涉猎广泛:生物学、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阐释关于生命及社会的秩序与未来,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举例来说,共享经济、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共生、网络经济等,所以你熟知或者不熟知但经常被大佬们用到的名词,或多或少都隐藏于此书的思想之中。

甚至在我2017年了解到比特币的概念后(村通网请谅解),一度觉得中本聪或多或少受了点《失控》的启发。

《失控》最超前的地方在于,对“生命”与“机械”这两个在科学视角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从人文角度来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何其紧密)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对比。K.K.提出,原本属于生命但却又可以被成功移植到机械之中的特质包括:自我复制、自我管理、有限的自我修复、适度进化、局部学习等。

仔细思考人类在信息技术最前沿的科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不是在这些要素之中努力着,都是为了让“机械”变得更加像、甚至超越“生命”。(在重复性操作的领域,机械早已远超人类)

这些观点放在现在而言只是老生常谈,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别说1994年,即使是现在,仍然惊为天人。

K.K.在《失控》中提出了“分布式系统”的概念,我这里列出其四个特征:

1、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2、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3、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4、点对点间的影响超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身处币圈的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没错,这其实就是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的一个基本属性——去中心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web2被政府及互联网巨头占据之前,互联网最早诞生的时候,是完全符合这四个特征的,比如最早的P2P网络。至于互联网如何一步步剥夺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权利、如何一步步侵犯用户的隐私,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更多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欢迎去书中探秘。《失控》这本书被我认作是我的区块链启蒙之书,正是因为这本书,我从一开始就不认为区块链是骗局,而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我曾向朋友们提及过区块链,但由于国内政策原因,他们缺乏相关认知,只是认为这是骗局,甚至好意劝我注意财产安全。

关于这种现象可能有几种解释,为防偏题我简要列出:1、媒体舆论引导;2、群体无意识影响;3、对政策的过度信任;4、刻板印象威胁;5、可得性偏差;6、中心化舒适区。无论如何,个人经历与爱好不同,我并不祈求他们和我一样,对去中心化抱有期待;但我也不能忍受区块链收到偏见和污名化——尽管这是新事物的必经之途。

因此,我在这里向能够并且愿意读书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需要了解更多,不至于被赚钱甚至暴富模糊了双眼,忽略那些更宝贵的东西。也希望我们都能保持独立思考、不会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轻易去否定一个新事物。

去中心化

接下来,我想聊聊我心中的去中心化是什么。

1、权力的分散

提到中心化,很多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政府,认为政府管这管那,影响到了个人生活,所以中心化不好,要去中心化。所以我想先问: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那什么是国家呢?

广义且教条的定义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我更喜欢某位法学专家的说法——国家具有四个要素,领土、人民、政府、主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只是国家的一部分。所以要抱怨政府,可千万别上升到国家。

除了区分政府与国家,还有一个词需要被注意,那就是“统治阶级”。通行的说法是,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这说法我是认同的。

先提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认同去中心化,那么国家该不该存在?

毕竟完全的去中心化意味着个体之间高度连接、不存在中心控制,不应该存在国家。可是没有国家,社会文化还会继续存在吗?经济将会如何崩溃(我都不问经济是否会崩溃了)?谁来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础服务?

有人说,DAO啊,全都给我DAO起来!

这待会说到DAO咱们再好好说一说,先别DAO,DAO你个头。

至少没有人能够在这个问题下回答,国家不该存在。国家当然可以不存在,如果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完全迁移到互联网之上,也就是大家喜欢提的“元宇宙”,用营养液维持生命、开脑机接口去元宇宙,国家当然可有可无。否则,作为文明的根基,国家必须并且一定会存在。你不想国家存在,有的是人需要国家存在,最终国家会存在而你成为无国籍的元宇宙原住民——听上去貌似还可以?

(个鬼)转眼你就被恐怖分子扔山里喂狗;或者被骗子骗光然后去卖肉;或者没地方住因为没有花钱买这东西大家都靠抢你虽然抢得过别人但是别人趁你睡觉的时候把你爆头之类的……

有人会说了,原始时代的人不也活下来并且成功繁衍后代了吗?

**幸存者效应总是让人模糊历史演进与偶然性之间的区别。**但凡学过点政治历史都不会想得这么天真……关于国家的存在这一点的欢迎私信我讨论,在此不多说了。

国家存在,意味着权力中心一定会存在;而政府作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也一定存在且不可或缺。人类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生产关系从“单干”到“小作坊”到工厂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专业分工,正是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提升了生产效率,进而才会有科技发展、文化繁荣。而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分工合作。

人民赋予国家权力,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服务人民。举例来说,如果没有国家,两个组织发生纠纷只能通过战争解决,因为没有法律规定,谁也不服谁;比如货币,你用金子我用银子,谁都想多换一点,谁规定稀缺的就更贵?老子直接不承认这东西不就完了,老子有的才是最贵的,不服?打一场好了……

所以人民把这些需要权力的东西交给了国家,而国家维持人民所需的秩序,双方完成了分工合作。但国家毕竟不是实体,所以出现了政府,来代为行使国家权力。结果政府也是没有自主意识的,就再交接以下,于是构成政府的统治阶级,成为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具体个体。

严格来说,你对政府的所有不满,都来源于这些个体。政府与人民的分工合作过程里,人民数量众多,导致权利分散,而国家权力,却是落到少数执行者手里的,这导致人民失去话语权。一旦某个执行者滥用权力、或者某些执行环节出问题,后果只能由人民承担。

这才是权力集中带来弊病的原因所在——人民和政府的合作关系里,人民失去了话语权,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可以犯错而不受约束,导致人民利益受损。

我强调一点,国家无罪,政府无罪,罪在其人。

所以权力分散的好处是什么?

人民的话语权会得到加强,不至于在这场合作中受到本不应承受的伤害。

说到这里,我总结一下——权力中心的存在是合理且被需要的;但权力集中会让人民利益受损;所以我们需要权力更加分散,呼吁去中心化。

2、去中心化与“中心”的博弈

深谙企业管理的朋友都知道,权力过于分散只会导致一盘散沙,死得更快。

所以问题不在于革权力中心的命,毕竟权力中心不是实体,是国家、以及代表国家的政府;问题是如何约束权力中心的行为——该行为是由少数人做出的——使其无法让人民利益无谓受损。人民和政府是合作关系,谁的利益都不应该平白无故地受损,不是吗?

所以去中心化的关键在于,去中心化究竟要涉及到多深的领域,以及,权力中心在去中心化之中究竟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其实区块链的很多设计,都使用了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模型。比如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激励机制设计等。关于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处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基本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

我在开篇提到过,国家包括领土、人民、政府、主权四要素。现在我们把国家想象成一个企业,人民和政府就是这个企业的股东。人民和政府都希望国家富强,政府是实际控制人,人民则分散成无数个小股东。

由此便可以解决后一个问题:权力中心扮演怎样的角色?抛砖引玉,具体就不打字了,感觉说到现在才说了去中心化一个点我手打字要打麻了……

去中心化要做的事情,是联合小股东的力量、达成与大股东的平衡,而不是逼退控制人——逼退完控制人你要怎么办?选一个新的控制人?基金治理?

那么去中心化可以涉及到哪些领域呢?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政治是肯定要碰的,不然你也无法联合小股东制衡大股东去完成“公司治理”啊。这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地方,反正我是很难想象代替行使国家权力的那些人会同意。

经济。去中心化会引起最深变革的领域之一。最典型的就是DAO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注意我说的是变革并非革命,也即DAO与现代企业并非孰优孰劣,二者各有优势。具体等DAO了DAO我再说,球球你们别DAO了。

文化。文化本身就是无数个去中心化个体创造的,当前的困境主要在于主流文化滥用权力工具对不同文化的压制。去中心化带来最深远的影响一定会是亚文化的崛起、对主流文化的反抗,这是无法避免并且势在必行的。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的多得多得多,你或许感觉不到,毕竟它是潜移默化的,可以是春药,也可以是毒药。至于创作者经济、版权追溯这些,不属于去中心化,后面再说。

法律。法律是个有意思的领域,因为法律是规则和人性的混合物。我的设想是利用“DAO+智能合约”实现一部分法律的功能,但不可能完全替代法律。因为法律还有个核心的基础属性,它是统治阶级权力意志的体现、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执行。(一提到统治阶级很多人又要反感了,我这里还是希望大家区分下概念本身和执行者,它们完全是两回事。前面详细说国家、政府、统治阶级、执行者就是希望大家理性区分这些概念)

法律在我看来,并非如政治一样,为去中心化完全所不能染指,又不像文化本来就扎根于去中心化个体;法律依存于国家权力,去中心化能做的,只是从效率提升、客观性公正性、与经济活动的契合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完善。

好了去中心化就说这么多,这才两个关键词,我TM太完蛋了,下面的内容我都加快速度,争取不废话,不然又得半夜三点睡觉觉了

可追溯与不可篡改

区块链形象化地理解,就是“区块”串成“链”,所谓“区块”,就是由分布式账本堆起来的。

关于公钥私钥大家都是老司机了。每一个地址都有自己的一个账本,这个账本按照时间顺序(区块高度)记录下来地址的所有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有专门的记录(哈希)。中心化的账本托管于固定的服务器中,账本里的所有交易记录都在一个地方,而区块链不同的哈希则散落于各个节点(终端)。节点们将同一时段产生于世界各地不同账本里的哈希收集起来,打包进一个区块,做算术题(POW)或者其他方法(共识机制),最快被其他节点确认的被记录进链上,成为“历史”。要想更改已经被记录的历史,只能用更快的交易速度生产区块来欺骗所有节点,这通常需要51%以上的算力,所以被称为“51%攻击”。(如果诚实节点足够少,甚至30%就够,关键在于利用足够快的速度生产区块欺骗其他节点)

呼~说完区块链的原理,也就能明白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从何而来了。每一个地址的账本的每一条交易,都会被打包进区块记录在链上(区块没记录在链上即交易失败,你不够快,需要提高gas),而这条链,是由去中心化节点维持的,不同的链有不同的机制来促进节点们“诚实”,也就是所谓的共识机制。

为什么我们说最安全的链是ETH?在POW时代,为了挖出ETH矿工们进行算力战争直到达到矿机运行成本与挖矿收益的市场均衡,要完成一次51%攻击需要购买市场上一半的算力,这所需的费用已经是天文数字;而ETH转向POS其实没差,因为恶意区块同样需要一半的ETH质押,这甚至更难,因为ETH比算力贵(否则矿工们挖个寂寞)。

给个形象点的方法吧,类似的共识机制下,基本上代币Marketcap越高的越安全。从这个角度来看,BTC安全性比ETH还要高,可惜是个吉祥物。

咱也人模狗样地引用点数据——截至本文写作时,ETH市值4.4千亿美元,是那个男人全部身家的两倍。

来个思考题,需要多少个全球首富/那个男人/马斯克才能完成对ETH的攻击(假设51%即可)?

可能有人会回答了,1个。哈哈哈错了,首先你得考虑马斯克的身家套现出来还剩多少(涉及到对流动性的理解),2千亿美元套现出来可能只有一半多一点,交完税可能剩下不到1千亿美元;其次你要考虑购买ETH可能提升的币价,占据25%的资金流入可能会直接将ETH价格推上一倍,所以最后可能只能买个10%+,这还攻击个屁啊!

联合攻击呢?更有意思了。精彩程度会堪比谍战,去中心化语境下的博弈论将会是yyds

所以我的观点是,针对ETH的51%攻击基本不可能。基本上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出“不可篡改”这四个大字,当然,某些小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危险的,这个是POS/POW等共识机制的遗留问题,谁让ETH是先驱,V神是神呢?同样共识机制的后来者安全性上来说不可能超越ETH。

信息共享与透明

原理上一节说过了,每一条交易哈希都会广播出去,带有你的公钥,链上每个节点都知道那条哈希是谁发出去的,这做到了完全的公开透明。而你用私钥解密属于你的信息,完成交易。

有的时候真是佩服这些天才们,一个简单的密码学原理,带来的影响真的是广泛而深远。

首先,公开透明意味着什么?

所有我们所希望的,比如政府办事流程、暗箱操作、政策传达等,都能在区块链上得到实现。

举个例子,我有个同事,他买房用的是区块链摇号。为什么呢?为了防止暗箱操作,直接把所有的交易细节亮出来,保证结果公正公平不受质疑。(包括前一条提到的不可篡改)

质疑政府办事不公开不透明的,以后让政府把所有流程搬到链上,对哪个环节有所怀疑,直接去链上找到对应记录,一看就知道是政府问题还是自己多虑,不会看没关系,会有前端软件出来让你一键查询的;政府/企业内部责任分配也简单了,不用担心说不清,谁做的谁记录,出事了一查,一目了然,造假?没有机会的,除非你把政府用的链黑了。这种人我们称为勇士。

物流配送又乱又杂出错的,用区块链啊,公开透明可追溯,哪个环节出问题查哪个环节。

……

那么信息共享呢?

公开透明就意味着信息共享,因为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但这里的信息暂时只列入“交易记录”,毕竟实打实的数据并不会记录在链上。比如ETH上的NFT,并非整张图片都存储在链上(成本太高了)。

什么样的“交易记录”可以算作是信息呢?

自然是涉及到利益活动的。比如金融机构的操作记录、企业的财务记录、供应链的运行记录等。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信息,现在共享了(前提是企业的公钥要做认证,这又需要法律参与,防止企业私设账户暗度陈仓等)。这里提一嘴,ENS用处之一,可以见到价值所在了吧。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ETH打败BTC的原因,否则单论吉祥物没有谁比得过BTC,就像金本位制弃用那么多年了,还是没有货币敢小看黄金。

什么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旨在以信息化的方式传播、验证并执行可信任合约的协议,无需第三方在场。由预定的事件触发合约条件,执行合约完成价值转移,最后完成结算,最初是上世纪90年代由Nick Szabo提出,V神将其用于区块链真的是神来之笔。

且不说目前种类繁杂的应用如DeFi、NFT等,光是智能合约构建在区块链这件事本身,就已是足够的创新。我为什么这么说?

区块链出现之前,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呢?比如银行存款,前台往合约里输入一个数字,满足条件触发合约,合约往银行账户里添加一笔存款,同时执行对应的利息协议。其实就是一个包含了合约模块的“程序”。可以被用来完成一项既定的任务,但无法协同,无法合作。

巧合的是,区块链把任务这件事,拆开给每一个个体节点了。分布式账本,不再是独舞而是群像了;这真的像极了生产力发展衍变的历史,因为基于分工合作的生产关系貌似也能够用自动化程序实现了。更别提深度学习和AI技术成熟后这合作更“人”了……

所以以前必须靠人力实现的分工合作,现在也能丢一部分给算法了,这就是智能合约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再配合上前面提到的各大特性,真的是技能数点满,应用领域数不胜数了属于是……

NFT

NFT,和元宇宙一起火到了圈外。

让我们先避开这波炒作的风气,先详尽理解下NFT本身。全称non-fungible token,意即“非同质化代币”,使用与常见的ERC20协议不同的ERC721协议,当然,随着可计算NFT等概念陆续出现,ERC1155、ERC998等新协议也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比如前几天我就设想过一款可实现“内生增长”的NFT协议,不过我是技术盲,只能瞎想想罢了。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76058869252214784

关于NFT,我还是拆开几点来说吧。

1、NFT的流动性

关于这一点我很久前在一篇讲loot的文章提到,本篇就只说重点了:

NFT与普通代币/股票等不同,无法依据流动性定价,因为NFT非同质化,针对单个NFT的买卖撮合较少,很可能无法构成流动性,所以NFT本质上属于“定价价格”,它的价格是被需求者所“定价”的。定价依据包括共识、稀缺性、情感价值、艺术价值、炒作价值等。

所以单纯的NFT交易,很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正向反映为价格暴涨,反向反映为暴跌或者归零变JPG。这也是为什么NFT需要找到发挥效用的地方,你能看到的NFT碎片化、链游(NFT质押)、avatar等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单纯的NFT保持高价与高需求的,只能是NFT中龙凤了。比如作为里程碑意义的cryptopunk,比如为一众大佬推崇的doodles。

2、NFT之于链游

我同样写过一篇相近主题的文章:为什么我不认为回购销毁是一个好的方式?

我的观点是,NFT实际上负担的是项目代币通缩的责任,类似于代币价值的蓄水池,这和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很像。具体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可以直接点击链接

3、NFT之于元宇宙

NFT是元宇宙的基础件,这个也不多说了,就前面的loot的文章很合适,直接点击链接。

loot前段时间炒得很火,现在突然无声无息了,果然币圈就像炒菜,炒完一桌接一桌……loot或者类似概念将会成为元宇宙中极其重要的avatar,完成不同元宇宙之间“虫洞”式的跃迁。

4、NFT的其他应用

还是我的推特(在此很不要脸地建议关注):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76154254788280322

非同质化最有用的地方在于唯一指向性。举例来说,我要用NFT映射我的家,家里三把相同的椅子用ERC1155还是啥协议反正映射成NFT,不同的家具每个全部映射一遍,最后得到一个集合,利用可组合NFT的概念变成一个NFT,这个NFT名字叫做“我的家”。

只需要解决重复映射的问题,就能够实现真实资产上链!

真实资产上链与资产证明上链是两回事,就好比AR将NFT全部上链与现有协议只上存储接口之间的不同一样。前者毕竟更为安全便捷——如果技术可以实现的话。

真实资产上链有什么应用呢?

那可太多了!所有金融关系都可以在区块链上直接重构了,比如REITs,就直接变成NFT碎片化;SPV成了可组合NFT;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商品交易、房产抵押……

文化产品确权这一块,严格来说不能算真实资产上链,但的确是NFT的应用,不同作品的内容不同,也只能通过NFT实现了。难点在于如何在确权过程中保证唯一性、平衡好创作者与确权者的激励、确权机构的认可度等。

最激动人心的,要属物联网。物联网被一直提一直提,5G技术也逐渐成熟,直观来看,物联网和区块链貌似扯不上关系。但问题在于,互联网对于中心化服务器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而物联网则不然。如果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数以亿计的物品要联网,需要的不仅仅是带宽资源,更是对服务器承载能力的考验,中心化服务器显然难当大任。

但区块链可以。

区块链的节点可以分布于任意地方,也就是说,你家窗外跑的智能汽车,联网可以用你的节点,既避免了远程数据传输,又通过分布式网络有效分散了网络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才有物联网高速、有效运行的保障。巧合的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正是物联网所需要的(试想一下,你家的摄像头的权限被隔壁拿去然后偷窥你看福利姬),这真是天作之合啊。

NFT在物联网中所实现的,可以是“万物上链”;当然,我是技术盲,或者不需要用NFT。那就当打我脸叭。

关于NFT的更多内容,我于2022-1-16更新了《NFT特性、应用及畅想》

DeFi

目前DeFi在往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啥项目记不清了,大致就是在其他项目的代币基础上再加一层,这有点像金融衍生品的设计逻辑。好处就是价值利用更加高效了,坏处就是风险也是叠加的。

衍生品这块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协议,具体叫啥我也忘了。但衍生品一定会是下一个爆发的细分领域,因为衍生品本来就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通过数学与编程工具填上市场的缺口,润滑交易并且提高效率。DeFi本身就依托于智能合约,发展到模块化的阶段,的确是满足了衍生品爆发的条件了。但机构尚未完全参与,专业人士不多,前景有待展望,毕竟金融法律才是更先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协议,比如以“成为自然增长的货币”为目标的Olympus,掀起了一波OHM fork热潮,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推荐阅读:olympus重新定义货币价值?OHM机制分析。2022-1-18再次更新《再谈olympus:$OHM的美好愿景与其魔咒》

DeFi发展到现阶段,各公链基本都有自己的DEX、LEND龙头,普通的AMM无论避免用户与项目激励不一致的问题,基本上会走向大户砸盘的结局。因此新的DeFi协议要想活下去,一定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旦找到突破点,爆起来会非常容易,就像olympus。

DeFi毕竟是基本盘,老一代这几个月表现再不好也都是老将军,真打起架来还是挺耐操的。

GameFi

我毫不避讳地说,目前出现的绝大部分链游,都是披着游戏外皮的DeFi,自然也就难以避免土矿的结局。除非盘子足够大,做到龙头DeFi的程度,不然很难避免资金盘的困境。

目前链游基本全是AXS的模子,部分抄的不好的还只会用单代币模型,单代币容易崩,双代币相对来说好一点。

前面说过,游戏靠NFT实现价值沉淀,但非常容易陷入死亡螺旋。代币下跌造成收益下跌,导致用户流失,资金盘成了无米之炊。出现这种原因,我尝试分析,有以下原因:

1、用户动机不纯。链游的用户基本上是为了赚钱,很少有单纯玩游戏的。这导致游戏模型跑不通,因为大家都想着回本,资金流一断基本就凉了。

2、缺乏游戏性。垃圾手游都有老大哥充几百万,链游做的好会有人不愿意玩?还能自己赚钱,NFT归自己。

3、链上用户与游戏用户画像重叠度低。

4、粗制滥造。找外包,换个皮,然后ICO,感觉差不多了就跑路,根本没有运营约束,反正钱到手了,果然还是币圈来钱快。但总有fomo的傻子,我能说什么呢。

但总归有少数高质量的游戏,比如ilv,比如star altas之类,具体我没看,但看美术和开发时间就知道投入了很多,这种认真做游戏的公司需要被祝福。还有个游戏我想提,skyweaver,免费游玩,币圈清流。

关于免费游玩,我之前也提到过这个想法,觉得链游直接抄袭手游模式其实都行,只要美术、游戏性等做好,会有人愿意充钱的,毕竟NFT和游戏数据归自己,还能有收益即使可能很少(因为不是资金盘)。所以我蛮看好skyweaver,游戏质量高,模式也很健康。

之前wolfgame出来的时候,我同样写过一篇文章大夸特夸,认为wolfgame将“风险”写入协议里,实现了行为复杂性,与loot的角色复杂性共同组成链游的进化。结果后来被各种wolfgame fork割得体无完肤。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62308038975574019

反思了一下,是我太看重游戏模式的创新,而忽略了其资金盘的特性,更忽略了fork盘项目方的圈钱尿性。资金盘最重要的就是传销、热度和接盘侠。影响接盘侠态度最重要的就是币价K线,所以资金盘游戏没有好的操盘手很容易归零。但为了赚钱,我相信大家明知道资金盘还是会冲,毕竟高风险高收益,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波接盘侠就好。在这里祝大家安全着陆。

多链格局

说来惭愧,几个月前我预言跨链桥会爆发,好像没怎么应验。但跨链赛道的确得到了更多重视。

之前三箭资本的ETH大战,我作为旁观者也深深体会到了现有公链之间的矛盾。我赞同3ac不看好ETH的原因,但我不认同不看好ETH这个结果。

很多人知道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指一条公链无法同时达到去中心化、安全性、高性能三个目标。比如ETH足够安全,但是慢并且贵;Solana快且便宜,但不够安全。3ac指责ETH不够平民化,拒绝接纳更多人,这一点任何人都得承认,因此动辄一次上百刀的gas并非每一个人都用得起。我就曾因为gas太贵错过ENS空投,people0.001抄底等暴富机会(我称之为“贫穷的原罪”)。但这是无法改变的,ETH设计之初并没有预料到今天的发展,分片的EIP提案也遥遥无期。随着区块链红利的逐渐释放,新入场的新人的确很难在ETH上立足——你要是带着几个亿进场当我没说。

不要忘记去中心化的使命。每一个个体都应该用得起区块链的服务,而非必须要付得起高额gas。

所以3ac的指责我认同,但结果显然情绪化了——ETH并不会完蛋。作为先驱和老大哥,随着layer2们陆续加持,ETH只会是公链龙头,并且如果没有足够安全、技术足够先进的新公链出奇制胜,将会是永远的龙头。相信3ac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后来他们又购入大量ETH,我也没明白这玩的是哪一出。

说到这里,我想你已经知道我想说什么了,每条公链都有其特点和不足,所以未来一定会是多公链并存互补的局面。类似于“一超多强”的全球政治格局,我认为公链格局也将呈现类似的局面。

ETH以及其上的layer2显然是这个“超”。ETH所不足的高速、廉价、扩展性等会由众多layer2不足,而ETH则继续负责底层安全,随着ETH及layer2生态越来越庞大,安全性将只增不减。

layer2里提一下polygon。polygon从最开始plasma的侧链方案占得ETH生态迁移先机,到后来陆续收购hermez、mir(更名polygon zero)等rollup方案,可能会成长为layer2方案的“聚合器”,凭借最全生态迁移带来的项目关系网络,很有可能后发先至,成为ETH layer2龙头。我挺看好这个会搞事情的团队。但不知道polygon目前的三明治攻击情况如何。

新兴公链如avax、solana在今年实现暴涨,但雪崩个人使用体验不高,其他方面优势不明显,费用已经超过BSC等老牌链了,单笔交易费用维持在1刀左右,偶尔还会有堵塞;Solana体验不错,共识算法POH采用异步调用,使得出块速度更快,之前cyber capital创始人提出,POH机制存在缺陷,因为会导致确定性区块,容易被黑客攻击,具体后续不知道如何发展的,有了解的朋友可在评论区说明一下,感谢。

最具“技术极客”风格的当属NEAR。NEAR把新兴公链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把握地非常全面、aurora彩虹桥章鱼网络无限分片等踩得又准又狠,我不懂技术,如果这些东西都是完全可实现并且得到一个较好的实现,NEAR将会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公链。

至于波卡和cosmos,则是在跨链赛道走出两条花路的两个元老级选手。我有点头晕想睡觉,贴两篇链接上来吧:从设计哲学对比波卡与cosmos波卡与cosmos的五大区别

另外还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公链,我列了个cmc watchlist,已发币的都列上去了,欢迎补充: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77512920112242690

关于未来的多链格局总结一句话:ETH及layer2将会占据最多空间,Solana等公链也因各自的特色而继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有更多专注于解决特定问题而出现的专业性公链出现,由波卡/cosmos实现连接,而政府与企业的私有公链也会持续建设,最终的数据互通,很有可能是通过波卡实现(按照所贴文章,波卡虽然卡槽有限,但可以实现消息传递,卡槽这东西,本身就可以通过叠加一层来实现)。而也有团队在做layer3,如果可以将数据根据安全性分级别上链,layer3将分流layer1/layer2压力,实现“物理横向分片”。跨链桥会出现龙头,毕竟竞争者太多的话,单个桥的资产也会分散,十分影响跨链成本。celer在做SGN网络,即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提供流动性分享跨链收益,SGN网络提供安全性,感觉是个不错的做法。

metaverse

metaverse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5G(network)、AR/VR(display)、区块链、游戏含高共识的世界观。目前来看元宇宙炒作居多。但metaverse可能会是区块链众多领域最容易爆发的一个,因为单纯的娱乐项目不会触犯太多政府权力,相对来说受到的压力更小。

Web3.0

差点就上床忘了这货了。

web3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严格来说前面很多东西都属于web3。但我拿到最后单独说,是想聚焦于几个要点。

1、数据所有权

web3既然起名3,自然是要和2做对比。现存互联网,也就是web2,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互联网巨头包括政府,侵犯了用户的数据所有权和隐私权利。

web2最典型的特征是,用户免费使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获得各种便利。但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免费提供服务?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收过费用了。你的个人数据,包含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各种隐私,这对互联网公司意味着宝藏。举个例子,大数据杀熟,哪来的“熟”,就是因为你的数据在公司手里,便可以趁你不注意偷偷提价获得收益;又或者你的手机号经常会被廉价卖给广告商;你的购物习惯被购物平台用来收割消费者剩余;你的观影习惯成了影视公司定向推送广告的工具……

并不是说这些数据不能买卖,而是买卖这些数据的收益没有给到我们自己。观影习惯有什么不能卖的?智能推荐我喜欢的电影不是很不错吗?卖了我要赚钱。或者我不想卖,那我就不卖。不想卖我就不卖,这反映的就是web3与web2最根本的差异:web3让用户对如何使用自己的数据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所有权按照定义分为占有、使用、收益、转让,web2下用户不拥有自己的个人数据,也无法依靠其获得收益,更无法转卖,这些权利都被公司以免费提供服务的方式骗取了。web3会让用户拿回自己的数据所有权。

这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数据市场。数据是能赚钱的,不过web2没有数据市场,只有数据交易,真正的市场是自由不受干预的,数据市场会为每一个数据定价,也会成为继商品、劳动、服务之后的第四大全球性市场。

在web3的舞台上,尽情使用你的数据吧。自己的数据自己做主。

#关于web3数据市场,2022-1-23更新了《web3数据市场展望》

2、隐私

隐私这里其实存在很多哲学问题。

比如隐私涉及到自由,如卢梭所言,不加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需要的是完全的隐私吗?假设完全隐私,也意味着犯罪行为不被知晓不受约束,最后反而会伤害到无辜个体。很多人可能误解了自由的意思,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没有任何枷锁和负担,这样的人最后往往成为天性的奴隶。隐私也是一样。

又比如如何确定隐私的边界?个体选择还是群体选择?如何平衡监管与个体权利?如何处理隐私的外部性?反正我是一堆问题,等这些主打隐私的公链出来了再找机会学习下吧。

3、社交

社交是门槛最低、最容易爆发的领域,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流量入口的领域,很有可能被整合进web3入口的钱包中,或者是社交dapp整合钱包。社交这个领域,要做好很容易,web2一堆前辈等着被抄,配上一个能跑通的经济模型,找一条合适的链就好,web2还要追着用户跑,web3大家都杀红了眼,追着项目跑= =毕竟物质激励在那。但要想不一波流,建议还是多学学web2的产品逻辑,精准定位、精细管理,找黄推吸粉毕竟不是长久之道。

附一个我觉得不错的产品: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77100386628554753

除去在web2中已经被验证的模式基础上创新,预计会有更为纯粹更为原生的web3社交产品。具体什么样子暂时不做推测,我斗胆认为它将会和metaverse、游戏等结合地更为紧密。毕竟对于web2而言,社交只是游戏的流量入口,而web3数据通用,完全可以实现在游戏里社交(metaverse),或者社交本身就是游戏(注意,游戏概念已经被web3改写,指用户拥有数据权利、游玩折算收益等)目前来说,游戏作为职业普遍代指电竞行业,这是少数人的、以竞技为目标的活动,而web3游戏会成为多数人的一份“副业”,多数人参与并共同构建、多目标共行(竞技、休闲、挑战……)

另外把create-to-learn这个模式也说两句,也就是”创作者经济“。平台定位(决定了目标用户与目标内容)?用户画像(如何吸引用户,如何与web2竞争)?数据能否真实反映内容质量?如何辨别内容本身(水货挖矿如何排除)?代币使用场景赋能?怎么打通确权渠道?单纯炒个概念发个币搞内容挖矿都是饮鸩止渴,web3受众面更狭窄,没有优秀的社交产品操盘手能长盛不衰才怪,毕竟竞争者蛮多的,淘金者也蛮多的。MASK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不足够优秀,怎么让巨人为你爆灯呢?

4、钱包

钱包将会是web3的入口,未来会整合更多功能,什么NFT、DeFi、mini metaverse、社交之类的一条龙服务,战略地位类似于微信的国民社交流量入口和蚂蚁的国民支付流量入口。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的现有环境下,web3一定也会从手机端爆发(圈内爆发可能还是web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狐狸还是得注意,毕竟手机端体验不如TP钱包。coin98不错,但体验比较卡顿。也不知道会是哪位割割把握住这个机会。

5、DID

区块链直面监管的第一步,DID(Decentralized ID)。DID如何不解决,监管就成了空谈,毕竟面对着十几个字符,谁TM知道背后是谁。至于监管,也是必经之途,没时间详细说明,以后再说吧。

6、去中心化存储

这方面我了解不多,但这是必须的。举个例子,价值数亿的NFT,结果原始数据存在中心化服务器上,然后一个闪失丢了,最后只剩接口,这算啥……和木桶效应一样,存储不应该成为功亏一篑的那块短板。

各类方案我了解地不够详细,就不班门弄斧了。相对更偏向于AR。

7、域名

域名在web2有多重要?很多公司会高价收购域名,域名买卖直到现在都是一门赚钱生意。

作为一条公链的基础设施,域名一定是一条公链有一个,多一个就得死一个,且必须得到官方承认,就好比高铁必须建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铁轨上一样。

现在链上个人用户居多,可能体会不到域名的用处;等到后期各大公司或者什么组织机构也来链上活动,域名的简便性就体现出来了。并且,域名还可以用作通讯: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69114408714457089

如果能做到免费,和直接发短信之间基本没有区别。而谁都不想自己的好友界面是一堆符号鬼都认不出来吧?这个时候域名成了社交标识。

域名还能做什么呢?元宇宙ID。未来的元宇宙会是多宇宙状态,你可以选择一个宇宙换一个ID,也可以选择直接使用域名快速进入。这个时候域名成了身份标识。

不说其他的,仅仅一个标识性的域名可以避免你转错帐这一点,就已经值得其存在了。

8、流媒体

流媒体由于数据本身比较大,预计会是数据本身存储于IFPS等平台,接口留存于链上。

我为什么把流媒体单独拿出来说呢?

因为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被一再分散勾引,最终web2的实践证明,短视频等流媒体最容易吸引注意力,用在web3的语境则意味着,流媒体生意最赚钱,什么创作者经济之类的。另一角度,流媒体也是最容易为区块链带来增量生意的。

地球上最成功的短视频前辈,今日头条的先例就摆在那里。试想,如果告诉用户,看短视频不仅博主赚钱,他们也能赚钱,会发生什么?嗯,可能会炸?不知道技术能不能支持了。

9.DAO

最近被各种炒作的一个词。放两个我的推特说说我的理解: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76043719820328967

https://twitter.com/tsama70518773/status/1461708556080607236

总结一下就是:DAO是一个相比于其他web3概念更为复杂、更难实现的东西,需要有区块链深入生产生活变革的天时、需要有足够多的实践土壤供DAO迭代的地利,需要有设计出合理机制的天才的人和。至于炒作,也是好事,不炒也没人知道。

目前DAO,生产/合作方式还非常原始,可供进化的空间非常广阔。然而DAO毕竟是组织形式与工作方式变革,牵动的领域更为广泛。毕竟现代企业制度也是经过百年才逐渐发展完善并且一直在不断发展的。DAO阻且长。

好了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这是我对区块链的一些看法,如果对你有用,感谢点赞转发!

(怎么感觉有点虎头蛇尾了……六点多写到凌晨一点半,我该睡觉了)

0
粉丝
0
获赞
45
精选
数据来源区块链,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站只展示作者的精选文章
2022 Tagge. With ❤️ from Lam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