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式资本的坍塌

道说区块链
2023-08-07 15:20
发布于 Mirror

这几天国内金融圈比较大的新闻是“X植系”的崩盘。

熟悉国内金融行业的读者恐怕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财团,它和曾经的“X天系”等都是传统金融界举足轻重的财团。

这个财团之所以崩盘是因为在越来越严厉的金融环境下它无法再兑付许诺给投资者的收益。 这里面固然和这些年中央出台的政策有关,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中国的金融环境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在前进---尽管问题仍然很多、前路仍然艰险。

这个财团发展的模式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高息吸纳资金,然后通过资本市场牟利来兑付。

它怎么通过资本市场牟利的呢?一般来说通过三种方法:

第一就是在一级或者二级市场上进行一些传媒在过去几十年特别热衷传颂的那些“神秘”操作。

第二就是把钱借给那些一般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然后再把那些“借据”/债务打包成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卖给普通投资者---即转嫁了风险也从中牟利。

第三就是进行一些风险更高的操作。

每当我看到这些操作,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它们和DeFi相比。相比起DeFi层出不穷的攻击和事故,这些传统金融产品看上去似乎“安全”得多。可如果把这些传统金融产品的真相全部像DeFi那样搬到链上,恐怕它们的产品没人会买,根本不会沦落到今天等到暴雷、无法收拾才被迫曝光。

学生时代的我曾经非常好奇这些大资本掌门人的各种“神通”。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也逐渐了解了一些中外知名财团掌门人的发家史。但仔细了解后,其中真正让我佩服的并不多。

尤其是国内的一些旧式的所谓大资本---他们靠的并不是对趋势的前瞻理解和对事物的颠覆性判断,而是靠着精于世故、人情往来和利用特殊手段获得的信息不对称。

这和海外一些顶级知名风投的风格相比完全是南辕北辙。

我并不是说海外的顶级风投就没有暗箱操作,而是说在海外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下,对商业的判断和理解是投资的基本前提和素养并且是投资决策的根本。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资本。

在他们办公室的左边墙上挂满了各种招牌---从招牌的名称上就能看出他们和各种关系的深厚连结。

在他们办公室的右边墙上挂满了投资的各个项目---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明星企业都赫然在列。我当时默认地以为这个资本是在天使轮或者种子轮就投资了这些企业,然而后来才了解到他们是在快接近上市的时候已经有了无数大资本大财团背书的情况下才投的这些企业。

这就好比一个鼎鼎大名的加密风投站在我面前夸着口说他的投资经历很传奇。于是我想当然地以为他是在比特币1美元时就极具胆识的认为它未来会颠覆世界而大胆地买入了,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在比特币达到2万美元连华尔街资本都看懂的情况下才买入的。

那种失望劈头盖脸地袭来。

不过,对不少普通投资者乃至一些富裕阶层而言,这些旧式资本仍然还是他们非常信任的机构。

在这次“X植系”的崩塌中,受损的投资者高达15万人,其中最少的损失在300万,最高的损失了50亿。

足见在过往的历史中,这个机构在一般富裕阶层的影响力和声望有多大。

不过,我对这些所谓的大机构、大财团一向都是持谨慎态度的。

从过往我在文章里分享的一些事件以及这次这个机构的崩塌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不少资本根本没有什么神秘和值得我们“好奇”的地方。

另外,这个机构这次的崩塌更让我坚信我过往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

我们有两样东西不能交给别人管理的,只能自己负责:一个是我们的健康,另一个是我们的资金。

第一点估计认同的人不少。

但第二点估计很多人还是会固执的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而理所当然地认为投资理财这个事这些大资本、大机构会更专业一些---其实,我们早该破除这个迷思了。

投资理财本就应该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另一份终生职业和终生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广大爱好者科普学习和交流,请理性看待,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推特

1
粉丝
21
获赞
394
精选
数据来源区块链,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站只展示作者的精选文章
2022 Tagge. With ❤️ from Lam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