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投盛宴到崩盘危机:那些被撸毛党推上顶峰的项目们
还记得那个时候,撸毛风就像台风过境,市场上到处是多号党和刷单族,仿佛每个人都掌握了“致富密码”。空投一波接一波,钱包里的代币像天上掉馅饼,简直收都收不完。撸毛致富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用户的疯狂也让项目方尝到了甜头——通过空投和奖励机制吸引首批用户成为了众多项目增长的首选策略。谁家的玩法更狠、更新颖,谁就能在分币不出的情况下,用漂亮的链上数据成功“PUA”到大批用户。
然而,伴随着奖励结束,真正的危机开始浮现。那些曾被撸毛党推上数据巅峰的项目,在流动性枯竭、用户大量流失后,迅速崩盘。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曾被“撸毛风”撑起的辉煌,最后却因“反撸”用户而一塌糊涂的项目们,看看它们如今的结局如何。
Blur:空投盛宴后的沉寂
当年Blur的「盲盒」空投计划,成功的带涨了一波小行情,并取代了有着接近80%NFT市场份额的Opensea,而 Blur 也没让用户失望,其空投造富效应可观。当时最大的 BLUR 空投受益者获得 了 320 万个 BLUR,且大约产生出 25 个单钱包获百万 BLUR 的“富翁”。第一阶段空投似乎让双方都尝到了甜头,Blur趁热打铁推出第二季空投计划,并提供3亿枚BLUR代币激励。因此大量用户为争夺更多的空投奖励,不仅加紧交易NFT,甚至大量开设小号、刷单操作,进一步推高平台的交易数据,营造出一副繁荣景象。据 Dune 数据表示, Blur 在第二季空投计划阶段的交易量创历史新高。
即便如此,短暂的繁荣并没有给 Blur 留下真正的用户黏性。虽然凭借空投,让项目初期交易量飙升,但其中大部分是虚假的数据泡沫。加之第二季代币空投总量分配仅有 10% ,少于第一季的 12% ,奖励机制的放缓,引发的结果就是撸毛党们立刻退场,平台数据瞬间崩塌。
Blur过去一个月的最高日交易量也迅速滑落至不足500万美金。
根据 DFi Llama 数据,Blur平台的活跃地址仅有771个,TVL也已跌至6700万美元。
自第三季空投结束后,Blur 官推也有三个月未更新,创始人的推特也很少发布关于Blur的相关信息,曾经轰动一时的空投热潮逐渐冷却,Blur的未来是否还能掀起新的波澜?
Layerzero:从巅峰到用户流失的过山车之旅
LayerZero曾凭借其创新的跨链协议,成功打破链与链之间的隔阂,迅速吸引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凭借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高估值和融资背景,LayerZero一度被视为下一个“区块链巨头”。在发币前,其用户数更是突破了600万,成为了众多跨链项目中最耀眼的存在。这样一个没有推出代币的“超级网络”,自然成了撸毛党们的狩猎目标,网上充斥着“如何提前埋伏LayerZero”、“LayerZero撸毛教程”等攻略。可以看到,2023年6月之前,LayerZero的每日活跃用户数一路飙升,6月达到巅峰。与此同时,LayerZero在融资和合作方面也捷报频传,4月完成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高达30亿美元,链上地址数不断刷新记录。
但LayerZero迟迟没有透漏有关空投的信息,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另外,LayerZero的CEO也曾在7月公开讨论真实有效的钱包地址的每月交互金额应该不低于$455美金,且会有相应的女巫规则,或许是在看到清晰的规则后,很多空投猎手也不盲目的交互,LayerZero的每日活跃用户自6月之后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
到了2023年11月,有网友发现“layerzero.foundation”域名添加了SSL证书,基于很多项目都是通过基金会网站发放空投的规律,不少人猜测LayerZero的空投或已临近。虽然官方迅速否认了这一传闻,但撸毛党们并不会轻易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在空投预期的推动下,LayerZero的活跃用户数又一次飙升,迎来了最后一波疯狂交互。
最终,经过近三年的运营,LayerZero在2024年5月宣布发币并空投。然而,这个期待已久的空投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为期一个月的女巫审查、赏金举报机制以及先捐款再领取空投的规则,让撸毛党们大感意外,辛苦刷量却反被反撸。这个事件也让很多人意识到,早期的撸毛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根据Dune的数据,LayerZero的链上交互量自去年4月以来曾一度暴涨,单日交易笔数最高突破60万。然而时至今日,日交易量已下滑至1万次,仿佛坐上了一趟过山车。随着用户大量流失,LayerZero没能留住早期的撸毛党,项目的估值也逐渐缩水,曾经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
Starknet:从高光时刻到活跃用户流失的冷却期
作为 layer 2 四大天王,估值高达80亿的 Starknet 应该是继 Optimism、Arbitrum 空投后最受人期待的项目。这个被认为是将改变 L2 竞争格局的明星项目,自成立以来便备受瞩目。Starknet 通过其独特的 ZK-Rollup 技术,带来了更高的扩展性和隐私保护,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和投资者的青睐。社区对于其空投的期待更是持续高涨,不少用户提前布局,希望在 Starknet 发布代币后能够分一杯羹。
Starknet 在2023年表现还算可以,版本持续的技术升级,生态合作也很活跃。步入2024年,Starknet 也不断刷新链上数据,2月,据 Dune 数据显示,Starknet 桥接用户地址总数超过122万个,为1,221,372 个。但在今天查询 Dune 数据,Starknet 桥接用户地址总数为1,226,869个,也就是经过了八个月的时间,Starknet 桥接用户地址才增加了5497个,平均每天约增加23个地址。
活跃用户的批量流失进一步打击了 Starknet 的链上交易费用。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到,Starknet 在巅峰时期的交易费用曾高达 120 万美元,但自那之后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如今仅剩 11000 美元。这种急剧下滑反映了 Starknet 在市场上的用户活跃度和网络使用情况的显著下降,也为其未来的生态发展蒙上了阴影。
ENS空投:从身份到福利的错位
ENS的空投也曾掀起一股高潮,作为去中心化域名服务,原本的愿景是推动域名的普及。然而,空投吸引了大量套利者,撸毛大军蜂拥而至,批量注册了各种荒谬的域名,只为分到一杯羹。大量用户根本不关心域名服务本身,直接套现走人,留下了一地鸡毛。下图中,ENS的收入和每日活跃用户数量都持续下降,2024年Q4季度的收入下降了90%。
现在来看ENS域名投机属性非常严重,真正将域名当作Web3名片的用户有限,新注册域名的用户持续创新低。这也可能是因为早期大量用户已抢注了优质域名,形成了续签需求,而新用户面对优质域名资源有限。此外,ENS 空投热潮过去,注册动力减弱,市场逐渐成熟,进一步抑制了新用户注册的热情。
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撸毛”狂潮中,空投从一开始的财富幻想变成了很多项目的“毒药”。项目方最初借助这种策略吸引用户,但最终反而成为了数据的泡沫。那些曾经被刷单和撸毛推上巅峰的项目,在热潮退去后,大多都只剩下了冷冷清清的市场和越来越少的活跃用户。对撸毛党而言,曾经天上掉馅饼的美梦,也渐渐成了“被割”的现实。或许这个市场最大的真理就是,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而这场博弈里,最终被收割的,也总是那些自以为精明的“韭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