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字游民公社:400元一个月租金,这笔生意怎么还算赚的?

Bit Gravity
2024-05-30 03:05
发布于 Mirror

图文 | 星辰 2024.5.27

《我眼中的Web3》第2期 走进数字游民公社

上周五,从杭州开车去了趟安吉,2小时的路程,去看望已经入住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两位朋友。

一位是我的咨询客户清酒,线下首次面基,一位是业内好友三支,特去看望。

我托清酒为我联系了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运营朋友阿银,一起聊天,了解DN余村,谈谈各自的想法,交个朋友。

清酒:独立设计师

三支:Pond's Head  of APAC & LXDAO Core Buidler

阿银:DNCN 核心运营

我们交谈了近2个小时,我用飞书将录音转成文字,又用ChatGPT一键整理。

以下:

在全球数字化和远程工作趋势的推动下,数字游民这一群体逐渐崭露头角。而位于余村的DN数字游民基地则为这一新兴群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1)背景与合作模式

DN余村数字游民基地的建立是政府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合作的结果。作为一个被政府采购的服务项目,数字游民基地的创建过程分为两大主要费用:咨询费和运营费。咨询费主要用于前期调研和策略制定,帮助政府决策是否推进该项目。运营费则涵盖了实际项目的落地和运营。

2)项目起源与改造

基地所在地原为一个闲置多年的度假村,这里曾是一个闲置泡沫资产,别墅区也长期无人居住。在政府的全球招商合伙人计划的推动下,这里得以重新改造。

年轻人倾向于城市生活,而乡村建设再美,也多被当作旅游景点。

因此,如何吸引人们长期居住成为关键。

自2023年6月起,DN数字游民基地开始运营,一年来已接待超过500位游民。

基地有51个房间,最多可容纳140人,现已基本满员,平均常驻人数在100人左右。

3)乡村与城市的差距

基地的可持续运营离不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这些技术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物质和信息差距

然而,医疗和教育等大型人口聚集需要的基础设施依然是乡村的短板。

不过,随着交通的便利和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的兴起,这些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

4)数字游民基地的生态系统

DN余村数字游民基地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和持续性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通过一定规模的空间和文化运营,实现自循环、自扩张和自发展

基地的目标是从0到1激活整个社区,形成一个内在的公序良俗,吸引并留住居民,实现持续运营。

5)政府与公司的双重收益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基地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吸引了人才,创造了一个创新样本和政绩

此外,这一项目并非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和人才引进的一部分进行投资

对于运营公司而言,住宿成本低,多人间只需400元一个月的租金,每个居民并非真正的消费者,而是通过政府支付费用来维持基地的日常运营。

虽然整体投资难以通过商业收益回收,但其定位为非商业性质的基础设施,使得这一项目在社会和经济效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6)数字游民基地的未来

DN数字游民基地的核心理念在于大规模体量和生态运营。

其反常识的特征在于规模怕小不怕大,地理位置则怕近不怕远。基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地方,减少了城市的各种诱惑,使居民更能专注于社区生活和工作,形成强烈的凝聚力。

阿银:

「它跟其他的在核心区别,就是规模、体量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它的性质不一样,就是不是完全商业性质的东西。

它有点反常识的地方在于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怕小不怕大,它规模还怕小。小了它规模不成型,不能成为生态,做不起来,也不会有声音往外去发,也不会形成影响力。

第二个是怕近不怕远,离城市近,反倒我们会有顾虑,不太想做,要离城市远,越远越好。

找到叽里嘎啦的地方,我们自己玩,我们想要这种,对,越远越好。

游民本身在移动,你要到达一个地方是需要成本的,但是你离开一个地方也要成本。如果你的公司是在城市里面的,那么多诱惑,你待一天,你有半天都在外面玩,人跟人之间就不会产生很强的关系,也不会有对话跟交流,或者是说他的一个凝聚的一个粘性就会很弱,你需要额外的使用别的措施来去影响,这时候你会做得非常累的。

7)社会关系的重建

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陌生和原子化。

DN数字游民基地通过社区生活重建了这些关系,为居民提供了归属感、参与感和成就感。

社区不仅是一个居住地,更是一个重新构建社会关系的平台,弥补了心理支持和社交的缺失。

阿银:

「工业化和城市化,让人的关系变得陌生,从原本的宗族结构、家庭结构变成一个社会原子化结构。

人的归属感、参与感跟成就感越来越淡薄的。

人作为一个社会工具存在,不是作为一个人存在,这时候其实人跟人的社交是缺失的。

人在城市里面也是个孤岛,没什么邻里关系,远离城市的这样的社区反倒是成为一个这样的中间承载。

比如说你进入社区里面就是会有人听你讲话的,你就是会重新构建社会关系和被看见,或者是你看到其他生活可能性,这本身就是对你迷茫的、庞大的、不确定的一个未来的一个缓冲,它是一个社会新需求。」

8)开源精神与社区运营

DN数字游民基地的运营理念与开源精神一脉相承。

社区强调开放性、包容性和去中心化,运营团队在启动后逐步淡化自身角色,让社区自我管理和发展。

这一模式与Web 3.0的开源文化相似,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社区的自组织能力。

阿银:

「它其实这里再往前去走,他其实是有一个共性的基因在里面,就是开源。

Web 3 里面也有个叫开源精神,把所有权归还到个体本身,就是开源精神的一种,所以他一定会有开源的那个影子在。

现在 Web 3就讲社区,每一个项目、每个应用它都有社区,这个就是开源文化里面衍生出来的。

我们这一种实体社区一样的,也是会有这个背景,所以你会看到在这个环境里面它更开放的、更包容、更去中心的。

你看当我们在想去中心,表现在我们都不举办活动,你没有这样的一个中心在,而且这个中心后面会撤出,没有主办方,主体在从运营开始就在慢慢地淡化自己,慢慢地在让自己撤出。」

写在最后

我曾十分狭隘地认为数字游民就是搞Web3/区块链/数字资产的一群人,其实数字游民中有很多的独立开发者,独立设计师,包括建筑设计师、UX设计师,金融咨询师、外贸业务等各行各业。

曾因为行业受限而自觉受限,蒙蔽了双眼,看不见隐藏的机会。在了解基本规则的前提下,顺着现有方向去做,去相互达成各自的一个需求点,在这个前提下,去推进要做的事情就好了。

曾以为所谓的开源精神、去中心化只有所谓的区块链中才有,其实,只要眼界放开去发现,很多地方都在悄然发生。


微信公众号:比特引力

Telegram社区: https://t.me/bitgravity

Twitter/X:https://twitter.com/biteyinli

0
粉丝
0
获赞
87
精选
数据来源区块链,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站只展示作者的精选文章
2022 Tagge. With ❤️ from Lambda